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,部門主管往往被結果導向的績效考核壓力所驅動,只關注達成目標的數字,而忽略員工在過程中的努力與態度。加上公司考核制度對「努力」或「成長潛力」的量化不足,主管容易產生無力感,認為自己只是執行者,無法改變大局。然而,這樣的心態會弱化績效面談的果效,進一步影響員工的動力與組織的長期發展。
在績效考核中,常面臨的問題有:
👉 績效面談該如何提問,讓員工感受到公平與成長機會, 而不是單純的看目標數字。
👉 避免部屬因考核結果情緒低落,往往員工有總檢討秋後算帳的委屈,影響士氣與團隊穩定。
👉 績效認知落差如何處理,當主管與員工對績效表現有不同看法時,如何找到平衡點。
在過去的企業管理經驗中,我曾推動 「教練式績效面談」,幫助主管從「評分者」轉變為「成長引導者」,讓績效考核不只是結果的確認,更是協助員工能力提升的起點。
首先,來說說教練式績效面談提問和一般提問的差異:
一般提問:主管通常以「評價」的角度出發,認為員工需要被指導或糾正,問題往往是封閉式或帶有預設立場,例如:「為什麼你沒有達成目標?」、「你應該可以和客戶做更好的溝通」這種問法容易讓員工陷入防禦狀態,甚至覺得被質疑或批評。
教練式提問:則建立在「員工是有潛力的」前提上,主管透過提問,幫助員工探索問題、覺察自身優勢與挑戰,進而找到解決方案。例如:「這次的挑戰讓你學到了什麼?」、「如果再做一次,你會如何調整策略?」這類問題能促進員工的主動思考,提升自我負責能力。
在帶領團隊時,教練式提問要因人、因時有所調整:
1. 緊急時機:適時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
在緊急時刻(例如業務危機、客戶抱怨),主管可能需要更果斷的指示,而非純粹的教練式提問。這時,應快速確認問題,給予指導,例如:「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?我們如何立即解決?」
但事後仍可透過教練式提問,幫助員工從事件中學習:「這次事件,你學到什麼?未來有什麼方式可以預防類似問題?」這樣能兼顧效率與成長。
2. 依據員工成熟度調整提問方式
不同成熟度的員工,適合不同層次的教練式提問:
提問方式
範例問題
新手 / 初階員工
需要更多引導式提問,幫助釐清問題與方向
鼓勵員工探索自己的解決方案
高階 / 領導人才
促進策略性思考,強調影響力
3. 教練式提問結合蓋洛普優勢,激發員工潛能
教練式提問主要就是促進員工的主動思考,激發成長潛力。所以若主管能了解員工擅長的天賦,轉化對話方式,真正激發員工的內在動機。讓他們在工作任務上可以思考如何運用優勢,讓績效可以事半功倍。
針對不同天賦的員工,主管能夠結合員工的核心天賦來提問,就不再是單向指責,而是幫助員工思考如何運用自身優勢突破困境,例如:
🔹 傳統提問:「這次為什麼沒達到目標?」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如果讓你重新規劃,你會怎麼設計更好的策略?」
🔹 傳統提問:「為什麼你的方案這麼倉促?」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你當時是如何決定行動的?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執行更完善?」
🔹 傳統提問:「為什麼沒能主動解決問題?」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你覺得與哪些同事合作,能讓這個專案更順利?」
許多主管希望在績效面談中應用教練式提問,但往往習慣直接給答案,而忽略員工的思考過程,或直接插手造成親力親為,讓自己比員工還累。
若想讓員工更有動力,也能讓團隊在新的一年邁向更好的表現。以下提供幾個學習教練式提問的幾個步驟,或許您可以試試:
用教練式提問,讓績效面談成為員工成長的轉折點
績效考核,是一場壓力對談,還是激發成長的契機?
真正的People Manager,不只是評分,而是帶人。績效管理的重點不在於年底打考績,而在於平時的及時回饋與支持。績效面談不該只是回顧過去,而是envisioning 未來,幫助員工看見自己的潛力,找到提升之道。當你改變提問方式,員工不再被動接受,而是主動思考:「未來,我想在這個公司成為怎樣的自己、未來,我的職涯發展能到怎樣的高度?」
績效管理,不該只是填表、評分,而是發掘優勢、帶動團隊。你不需要完美的話術,只需要懂得運用自己的領導天賦,讓面談成為激勵、不是壓力。
Email : service@goenvisioni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