績效面談好為難,試試教練式提問吧

績效面談中的挑戰

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,部門主管往往被結果導向的績效考核壓力所驅動,只關注達成目標的數字,而忽略員工在過程中的努力與態度。加上公司考核制度對「努力」或「成長潛力」的量化不足,主管容易產生無力感,認為自己只是執行者,無法改變大局。然而,這樣的心態會弱化績效面談的果效,進一步影響員工的動力與組織的長期發展。

在績效考核中,常面臨的問題有:

👉 績效面談該如何提問,讓員工感受到公平與成長機會, 而不是單純的看目標數字。

👉 避免部屬因考核結果情緒低落,往往員工有總檢討秋後算帳的委屈,影響士氣與團隊穩定。

👉 績效認知落差如何處理,當主管與員工對績效表現有不同看法時,如何找到平衡點。


在過去的企業管理經驗中,我曾推動 「教練式績效面談」,幫助主管從「評分者」轉變為「成長引導者」,讓績效考核不只是結果的確認,更是協助員工能力提升的起點。

首先,來說說教練式績效面談提問和一般提問的差異:

教練式提問 vs. 一般提問:對人的看法有何不同

一般提問:主管通常以「評價」的角度出發,認為員工需要被指導或糾正,問題往往是封閉式或帶有預設立場,例如:「為什麼你沒有達成目標?」、「你應該可以和客戶做更好的溝通」這種問法容易讓員工陷入防禦狀態,甚至覺得被質疑或批評。


教練式提問:則建立在「員工是有潛力的」前提上,主管透過提問,幫助員工探索問題、覺察自身優勢與挑戰,進而找到解決方案。例如:「這次的挑戰讓你學到了什麼?」、「如果再做一次,你會如何調整策略?」這類問題能促進員工的主動思考,提升自我負責能力。


在帶領團隊時,教練式提問要因人、因時有所調整:

教練式提問方式

1. 緊急時機:適時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

緊急時刻(例如業務危機、客戶抱怨),主管可能需要更果斷的指示,而非純粹的教練式提問。這時,應快速確認問題,給予指導,例如:「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?我們如何立即解決?」

但事後仍可透過教練式提問,幫助員工從事件中學習:「這次事件,你學到什麼?未來有什麼方式可以預防類似問題?」這樣能兼顧效率與成長。


2. 依據員工成熟度調整提問方式

不同成熟度的員工,適合不同層次的教練式提問:

員工成熟度

提問方式

範例問題

新手 / 初階員工

需要更多引導式提問,幫助釐清問題與方向


「這個目標對你來說最具挑戰的是什麼?」
中階 / 獨立作業者

鼓勵員工探索自己的解決方案


「你覺得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這項績效?」

高階 / 領導人才

促進策略性思考,強調影響力


「你的行動對團隊有什麼影響?如何放大這個影響力?」

3. 教練式提問結合蓋洛普優勢,激發員工潛能

教練式提問主要就是促進員工的主動思考,激發成長潛力。所以若主管能了解員工擅長的天賦,轉化對話方式,真正激發員工的內在動機。讓他們在工作任務上可以思考如何運用優勢,讓績效可以事半功倍。


針對不同天賦的員工,主管能夠結合員工的核心天賦來提問,就不再是單向指責,而是幫助員工思考如何運用自身優勢突破困境,例如:

  • 對「策略型」(Strategic)員工

🔹 傳統提問:「這次為什麼沒達到目標?」
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如果讓你重新規劃,你會怎麼設計更好的策略?」


  • 對「行動導向」(Activator)員工

🔹 傳統提問:「為什麼你的方案這麼倉促?」
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你當時是如何決定行動的?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執行更完善?」


  • 對「關係建立」(Relator)員工

🔹 傳統提問:「為什麼沒能主動解決問題?」

🔹 教練式提問:「你覺得與哪些同事合作,能讓這個專案更順利?」


通過這些方式,主管不僅能提升績效面談的果效,也能打造一個注重員工發展的文化,從而在競爭中建立更加穩健的團隊基礎。


主管在績效面談中如何學習並應用

許多主管希望在績效面談中應用教練式提問,但往往習慣直接給答案,而忽略員工的思考過程,或直接插手造成親力親為,讓自己比員工還累


若想讓員工更有動力,也能讓團隊在新的一年邁向更好的表現。以下提供幾個學習教練式提問的幾個步驟,或許您可以試試:

  • 改變心態:相信員工有能力找到解決方案,而非只等主管提供答案。
  • 練習開放式問題:從「為什麼沒做到?」改為「你覺得這次的困難點在哪?」
  • 耐心傾聽:問完問題後,給員工思考空間,而非馬上給結論。
  • 循序漸進:從簡單的開放式問題開始,慢慢引導員工主動思考。
  • 定期反思與調整:每次面談後,回顧自己的提問方式,看看是否有效幫助員工成長。


用教練式提問,讓績效面談成為員工成長的轉折點

績效考核,是一場壓力對談,還是激發成長的契機?


真正的People Manager,不只是評分,而是帶人。績效管理的重點不在於年底打考績,而在於平時的及時回饋與支持。績效面談不該只是回顧過去,而是envisioning 未來,幫助員工看見自己的潛力,找到提升之道。當你改變提問方式,員工不再被動接受,而是主動思考:「未來,我想在這個公司成為怎樣的自己、未來,我的職涯發展能到怎樣的高度?

績效管理,不該只是填表、評分,而是發掘優勢、帶動團隊。你不需要完美的話術,只需要懂得運用自己的領導天賦,讓面談成為激勵、不是壓力。


如果你希望績效管理不再是困擾,而是推動成長的動力,
歡迎預約【優勢領導 1:1 會談】
突破傳統管理考核限制,找到最適合你的領導方式!